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陆红霞 杨琬婷)秋意正浓,古街生辉。10月25日上午,房县西关印象迎来一群远道而来的探访者——来自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的师生,在此开展了一场沉浸式文化研学之旅。他们跨越山海,携求知之心,走进这座浸润着诗酒文化与千年历史的荆楚古街,为秋日的西关增添了一抹国际色彩。

上午10时,研学团首站抵达周南广场,在仿古建筑群前合影留念,随后通过游客中心的讲解,深入了解了西关印象“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的1680米历史脉络及“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在罗氏书画院,德国师生体验了“沐手抄经”活动,从执笔姿势到汉字结构,在宣纸与墨香中感受中国书法的禅意美学。一名学生感叹:“汉字的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东方的哲学密码”。此外,师生们还在诗祖故里诵读《诗经》选段,通过“学写汉字”环节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的象形智慧。


沿青石板路缓步而行,飞檐翘角、酒旗摇曳,琴音袅袅、市井喧然,老街上的每一处景致都如一幅“活态历史”长卷,令德国师生驻足流连。带队教师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书本上的‘中国文化’变得鲜活可触。”景区打造的“可参与、可感知”场景,让德国师生直观感受到荆楚文化的“活态”传承。

此次德国研学团的到访,是西关印象继2023年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后,推进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又一实践。近年来,该景区通过“诗经文化研学线”“非遗体验线”等精品项目,已吸引包括“汉语桥”国际青年团、恩克鲁玛科技大学留学生等在内的多国访客。房县文旅部门表示,未来将深化与“神武峡”沿线景区合作,推出多语言导览服务,进一步打造中外文化对话的窗口。


从德国巴符州到湖北房县,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以文化为纽带,架起了文明互鉴的桥梁。正如西关印象五周年庆典所彰显的“初心如磐,匠心百年”,这座古街正以开放之姿,让世界听见房陵的文化回响。
编辑:郭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