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近日,十堰市太和医院小儿外科成功为一名患有肠系膜血管瘤的患儿实施了“完全腹腔镜下肠切除肠吻合术”,这标志着该院在小儿微创外科领域,特别是在高难度腹腔镜技术应用上迈出了坚实一步。那么,什么是“完全腹腔镜下肠切除肠吻合术”?这种全新的手术方式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有何特别之处?10月15日,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特邀十堰市太和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倪志福,为大家答疑解惑。
倪志福介绍,“完全腹腔镜下肠切除肠吻合术”如同在肚子里进行一次精密的“管道修复”。该患儿因肠系膜血管瘤前来就诊,这种良性“小疙瘩”虽不致命,但会影响肠道正常功能,需将受影响的一小段肠道连同血管瘤一并切除,再重新连接健康肠道两端,即“肠吻合”。
传统手术方式需在患儿腹部切开一个长达七八厘米甚至更长的切口,将肠子移至体外进行切除和缝合。而此次实施的“完全腹腔镜下”手术,整个过程均在腹腔内部完成。手术仅在患儿腹壁上开了三到四个直径仅0.5厘米的小孔,如同“钥匙孔”一般。通过这些小孔,医生伸入带高清摄像头的腹腔镜,将腹腔内情况放大数倍显示在屏幕上,再放入特殊的、非常精细的加长手术器械,在屏幕监视下完成分离、切除、缝合等复杂操作。
倪志福指出,在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体内进行此类手术难度极大。由于他们的腹腔空间小,肠管纤细、稚嫩,在腹腔内进行缝合和打结要求医生操作极度精准、稳定,不能有丝毫差错,以确保吻合口愈合良好,不发生泄漏或狭窄。
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显著优势。首先,传统手术会留下长长的疤痕,而腹腔镜手术仅留下几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印记,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影响较小。其次,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由于避免了大的切口,腹壁的肌肉和神经损伤降到最低,术后疼痛感大大减轻。该患儿手术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动,很快就能喝水、进食,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肠系膜血管瘤本质上是一种血管畸形,虽大多为良性,但如同一个“不定时炸弹”,可能会引起肠套叠、肠梗阻,或者因摩擦破裂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通常都建议手术切除。而采用腹腔镜技术,在高清放大视野下,医生能够更清晰地分辨正常的血管、神经和病变组织,实现精准切除,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的肠道和系膜,切除范围恰到好处,这也是现代精准医疗理念的完美体现。
倪志福表示,这项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小儿外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包括麻醉、护理等各个环节的默契配合,以及对婴幼儿腹腔镜技术的长期钻研和积累。未来,十堰市太和医院小儿外科将继续致力于微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更多患儿带来福音。
编辑:思渺